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

混得不好,因為知道你的人太少!培養這項能力,幫你擴大職場影響力


這年頭,會說的人很多,能寫的人太少。而在網路時代,寫作表達已經躍升成為每個職場人的「基礎技能」,甚至「核心技能」。不會寫作的人,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,無法衝破上升的天花板。

不會寫作的人,也許正在失去職場身分

我們在職場的身分,往往依賴所就職的公司或平台,比如你在麥肯錫,你在高盛,你在阿里巴巴,你在騰訊。在過去,人們往往透過你所在的公司來給你做身分背書和能力背書,但現在不一樣了。
我們現在就職於一間公司的時間愈來愈短,流動率愈來愈高,這是職場的現狀。
而寫作就是不斷地讓別人認知到你的職場身分、職場態度、職場專業技能。
很多人離開一間公司或平台後,其職場身分是模糊的,對自己未來的職涯方向也感到迷茫,因為別人看不到他的存在,當然也就看不到他的價值,這很遺憾。
但是,
如果你會寫作,就能累積你的職場身分。

不會寫作的人,也許正在被職場邊緣化

大家知道,職場社交是獲取人脈、建立職場資源很重要的一種方式。但是,什麼能成為你的社交貨幣?什麼能成為你的價值背書?什麼能成為你與別人的連結樞紐?是你的頭銜、你的公司嗎?肯定不是,這些沒有可具傳播和發揚的價值點。這也是為什麼領英(LinkedIn)在中國也想做職場社交,但就是做不起來。而寫作是微信公眾號時代最有用的社交貨幣,是你與別人建立連結的價值樞紐。
遺憾的是,很多職場人之所以無法建立更高層次的人脈,缺乏結識優秀人才的機會,正是由於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社交貨幣。

不會寫作的人,也許正在失去職場話語權

在我看來,
如今職場有兩個網路般的特點:「流量為王」和「認知為王」。這兩個特點構成了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個人品牌和話語權,也就是你在職場上的籌碼。
在某種程度上,這兩個特點是超過專業性的。因為專業可以被替代,只有流量和認知永遠跟著這個人,不會被取代。而寫作就是建立專屬於自己的流量池和建構話語權最好的方式。
所以,很多人哪怕混到了中層,即使收入不錯,內心也是不安的,因為他可能還沒有建構好真正屬於自己的職場話語權。

混得不好,因為知道你的人太少

我在和讀者交流的時候,發現大多數人在職場上的困惑,無非就這麼幾點:
  • 錢賺得不夠多: 薪水太低,買房太貴,買車太貴,買包太貴,簡單來說,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
  • 職場地位不穩: 沒有行業江湖地位,隨時都有可能被炒掉、被調動,跳槽也跳不出一個好身價。
  • 才華無人賞識: 能力很強,業務很罩,覺得上司或者老闆很蠢,自己的價值一直被低估,儘管是千里馬,但是找不到伯樂。
  • 社交圈子不高級: 工作場合的圈子有限,沒有機會擴展社交圈,或者沒有途徑進入更強的圈子。
這四個問題,基本可以涵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職場問題。但其實這四個問題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:職場影響力不夠。
我認為,在沒有資金、沒有資源、沒有人脈的情況下,寫作,是提高職場影響力成本最低、效果最好的方式,沒有之一。

寫作,是最好的職場社交貨幣

有人說我當年在香港之所以能賺到第一桶金,是因為踩上了資金出海的風口。
這話沒錯,但反過來想,為什麼同樣做這個行業,沒有任何背景的我,第一年就能做得比我的同事好很多?
原因其實很簡單。如果你是做銷售的,每天見客戶,一年頂多也就見幾千人;但是如果你寫作,可能當天晚上就有幾千人閱讀,你一晚的曝光量,抵得上別人一年的辛苦,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競爭,這不是分分秒秒碾壓同行嗎?
所以重點來了,其實很多人在職場上混不好,並不是因為專業能力不強,或者不夠努力,而是 ── 知道你的人太少了。 你很厲害,但是別人看不到你的厲害,這就悲催了,是不是?
我後來才意識到,我表面上是在寫作,其實本質上是在經營網路時代全新的社交方式。別看我的公眾號現在有八十萬訂閱用戶,但二○一五年在香港事業起步的時候,公眾號訂閱用戶真的只有一萬人而已。微信的廣告語說,
再小的個體,也有自己的品牌。
問問你自己,在這個蓬勃發展的網路社交時代、社交成本如此之低的美好時代,你用心經營你的人脈和個人品牌了嗎?

不會寫作的人,可能要在職場上多奮鬥幾年

我有一個讀者,是我的寫作課第二期學員,在一家顧問公司做分析師。他有一次和我說,尚未開始寫作的時候,在工作上特別缺乏安全感,想跳槽吧,別人又不知道他,跳不出一個好身價。開始寫作後,他把自己對於行業的一些理解都寫出來,慢慢在業內有了些名氣,好幾家同業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都來找他,希望挖他過去,而現在公司的主管也對他特別好。以前他沒安全感,現在輪到他的主管沒安全感了。「可以由自己掌控命運的感覺,真好。」他說。
未來的職場上,可能會出現兩派人。一派是會寫作的人。這些人會利用網路的技術資源優勢,迅速為自己的職場和個人品牌賦能,他們的收入、人脈、影響力,都會呈指數級增長。
而另一派是不會寫作的人。雖然他們也很努力,但如果還沒有找到在網路平台上表達自己的方式,仍然按照傳統的路程精進自己,在職場上的成長可能會是相對緩慢的、線性的。他們其實錯過了網路時代給每個人的最大紅利,很可惜。

資料來源:網路文章
如有任何侵權行為,請馬上與我們通知,我方將立即處理,非常感謝。
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聯絡我們(E-mail:17funmoney@gmail.com),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